一、课程展示速览
2025年10月29日,我院孙伟老师面向2025级本科生开展了《大学英语精读I》一流本科建设课程公开展示。本次课堂以《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》第二单元“Loving Parents, Loving Children”为主题,通过深度解析课文《A Child’s Clutter Awaits an Adult’s Return》,引导学生在理解父母之爱的同时提升语言应用能力。我院教师代表参与现场观摩,通过沉浸式听课与课后研讨展开交流。

二、教学创新解码
1. 课程设计理念:采用“产出导向法”(POA),将语言学习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,设立“语言-能力-文化-情感”四维教学目标,通过中西方经典语句对照、古诗英译赏析等实现知识传授与思政育人相结合。
2. 教学模式创新:构建“课前自主预习-课中任务驱动-课后实践拓展”三阶段教学流程,结合问卷调查与影视片段讨论实现个性化导入。创新运用党的十九大、二十大报告英译作为语料,在“慈善事业”“能源转型”等表述中强化词汇教学;采用“情景-问题-解决-评价”文本分析法,指导学生完成题为《致父母的一封信》的写作任务。
3. 学习体验升级:设置“古诗填空-英译鉴赏”环节,通过《游子吟》中英文诵读深化情感体验;分析叙事现在时、人称转换等文本特征,增强文本感知的代入感;引入iWrite平台的同伴互评机制,实现写作任务的多元评价。
4. 评价体系重构:建立“语言应用+批判思维+情感表达”三维评价标准,将经典诵读、书信写作、翻译实践纳入考核,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。

三、深度研讨碰撞
课程展示结束后,听课教师对课程亮点给予高度认可,一致认为:思政元素与语言教学实现有机融合,通过《论语》《管子》等经典著作与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展开深度对话;创新引入国家政治文献作为语言训练素材,实现专业能力提升与国情认知同步推进;情感教学目标具体可感,借助电影片段、亲子问卷等多模态教学媒介,有效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。本次集体研讨既是对教学成果的系统梳理,也为教师互学共进搭建了专业平台。课程团队表示,将持续优化教学设计,深化教学资源整合,致力于培养具有文化自信、思辨能力与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。
通讯员|汪静 摄影|尹苗苗 内容审核|田洪武 尚春瑞 陈亚文